01 不同型態的小朋友(觸覺敏感型)
在感覺統合角度觀察下,小朋友有不同的型態,我們先簡介一下觸覺敏感型的特徵。
你有沒有遇過以下情況?(排除生病/ 受過傷因素)
BB不喜歡沖涼,一觸摸到水就誇張地哭,也討厭被擁抱;小朋友被老師話有潔癖,不合群等等。很多爸爸媽媽會覺得不求甚解:『難道小朋友不正常嗎?』
BB和小朋友是正常的,只是要大人幫一幫忙,學習去理解和了解,很有可能他們是觸覺敏感型的孩子呢!觸覺敏感型的小朋友,對輕微風吹草動都會一清二楚!
此類BB/ 小朋友的特徵例子:
▪ 一點小事情就大驚小怪
▪ 不喜歡別人碰觸他
▪ 討厭被高舉或擁抱
▪ 對弄髒手/ 被要求接觸不同質感的東西反感,例如泥膠、水彩等等
這四點只是其中一種類型特質的小小的例子,日常生活要碰上的東西千變萬化。假如沒有好好認知他們的身體真正需求,誤解只令他們的情緒起伏大,影響身心發展。同時,爸爸媽媽也會感到傍徨無助,身心疲累,造成了「可能時間過了就會好呢」的狀態,反而令誤解持續。
從今天起,我們用對的方法去照顧BB吧!
02 認識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在六十年代開始被提倡,當時的學家發現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來自大腦的整理感覺能力,從而切合環境,作出適應性反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那個年代有很多兒童被發現動作笨拙、書寫有困難、甚至不專心等等問題,因此學家才開始研究這個主題。
感覺統合基礎,是由大腦皮層以下再到大腦皮層經過處理再輸出,意思是接收信息後從大腦作出處理再衍生為日常表現。
例如提升或降低專注力、活動量、如何運用帶小肌肉、進行行為組織、書寫及言語能力、從而影響心理與社交的發展……自理、學習、遊戲等等日常表現,都會受感覺統合基礎而影響。
簡單來說用電腦來比喻人的腦袋,輸入資料,進行資料處理,再輸出;就是我們常常在觀感刺激接收後進行調節,在進入驚醒狀態。
我們的感官刺激系統,常用的有五個:前庭、本體、觸覺、視覺、聽覺系統,是環環相扣。
本體覺和觸覺互相配合,去令我們可以認識自己的身體;
前庭覺影響身體基模;
前庭覺配合視覺去進行視覺辨別與空間感;
前庭覺與聽覺系統配合進行聽覺的感知,在言語認知和空間感方面得以提升,令我們可以有足夠的語言能力和別人溝通。
各個系統令我們可以進行身體察覺,控制姿勢、眼球、大小肌肉力量、進行反應反射、兩側協調、手眼協調、身體平衡等等…
身體察覺有另一個重要性,就是進行動作計劃及排序的功能,達致做到例如行為組織,書寫技巧等等的動作統合。
所以我們必須要認識自己身體,令各個系統可以得以健康發展,提高大腦質素,當進行感覺輸入時,自己的整體性可以令我們更加有意識地、更專注地進行日常表現活動。所謂最好的適應性反應,就是為日常生活帶來最多好處最少壞處,而且,是靠着內在的動力進行自我腦部調整。
03 為什麼要學習五感統合按摩?
你有見過BB臨睡前,不停大幅度擰頭,然後才能慢慢入睡嗎?
你有見過BB/ 小朋友對某種味道特別抗拒,只喜歡少數幾種味道的食物,其他種類的食物都拒絕嘗試,很難適應不同味道或質地的食物嗎?
以上就是觸覺索求型或是味覺系統發展有異常的BB,但我們大人從來都不會從這個角度切入,更多只會有他不乖巧、難照顧、或是不是我做錯甚麼等等的想法。
其實BB大腦的各區域在發育時,功能需要時間統合在一起。
我們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的禮物,但當感統失調大腦和身體各部協調出現障礙,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無疑影響小朋友的一生。